3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 刊发了题为“Amarinefungus Alternariaalternata FB1efficientlydegradespolyethylene”的文章,报道了中科院海洋所孙超岷课题组发现能有效降解聚乙烯(PE)塑料的海洋真菌和酶的研究成果。
孙超岷团队自2016年开始从青岛近海采集了上千份塑料垃圾,经过大量筛选发现一个塑料垃圾上附着了一个海洋真菌Alternariaalternata FB1,该真菌在PE塑料表面具有很强的定殖能力。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养,该真菌能够在PE表面产生明显的降解孔洞。
值得指出的是,经过毒理实验确证该真菌对环境无害,而且在降解塑料后其培养物能够产生有效抑制多种病原菌(包括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活性物质。上述结果均表明该真菌有很好的潜力用于发展环境友好型塑料降解制品,其下游生物基材料还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等生物制品。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保护。下一步将重点解析介导多种塑料降解的关键酶种,结合合成生物学等技术提升相应酶种的产量和降解能力,实现对部分塑料(如聚酯型PUR)的工业级应用,建立“从塑料降解到高值化生物转化”的一体化生物回收模式,为我国塑料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经济、环保、可行的技术支撑。
本文摘自中科院海洋所
http://www.qdio.cas.cn/2019Ver/News/kyjz/202203/t20220308_638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