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球所临近空间天体生物学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2022-04-27 09:03:52         阅读数:1185       来源:本站

  探索地外宜居环境和生命信号是天体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深空探测的重要科学目标。地球上的一些极端环境是公认开展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区域。海平面之上20~100公里高度的地球临近空间具有高辐射、低气压、低温、干燥等极端环境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类比现代火星的表面环境。探究生命在临近空间的生存和适应机制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生命的生存极限,而且有助于理解地外生命可能的生存策略、生命星际传输、行星保护等前沿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的林巍研究员、何飞研究员、魏勇研究员、潘永信院士等,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经过四年的攻关,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基于高空气球的临近空间天体生物学综合飞行实验平台CAS-BAP(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alloon-BorneAstrobiologyPlatform),该平台搭载了自主研制的无温控生物暴露载荷(BIOSEP)、温控生物暴露载荷(TC-BIOSEP)、原位生物收集载荷(BANDS)、紫外光谱仪(UVS)等四类临近空间原位和遥感载荷。自2019年起,研究团队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青海大柴旦等地区先后实施了4次临近空间飞行实验,在20-35公里高度成功验证了自主研制的各类载荷和飞行平台,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在临近空间同时开展生物暴露研究、原位生物收集和原位环境因子观测,为临近空间天体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撑(图1)。 


  基于高空气球的临近空间天体生物学实验平台具有载荷重量大、发放和回收灵活等特点,可以与基于空间站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形成互补,并有望成为未来地外生命探测(如金星大气中生命信号原位探测等)的一种潜在手段。 


  本文摘自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http://www.bjb.cas.cn/kyjz/202204/t20220420_6433432.html


地址: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路300号内2号 电话:18905351990
Copyright © 2021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46669号-1鲁公网安备 37069302000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