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特制“小马甲”,吸入特制的氙气体,屏气3-5秒钟,肺部的角角落落即清晰“可见”。
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获悉,由该院周欣研究员带领团队研制出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即将在全球率先进入临床。该设备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核心指标国际领先,实现了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将为肺病患者的早诊断和早治疗作出重要贡献。
让肺部“杀手”无处隐藏
肺部疾病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因素,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提高对肺部疾病的检测技术水平并及时对肺部疾病进行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有效解决了肺部结构和功能的无损、定量、可视化检测瓶颈技术背后的科学难题,让肺部疾病“杀手”无处隐藏。同时,这一成果取得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少有的原始创新、实现了自主可控。
记者获悉,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已经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有望在今年获得全球第一个人体多核气体磁共振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本文摘自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http://www.whb.cas.cn/xw/tpxw/202204/t20220420_6433438.html